最佳季節(jié):5月-9月最佳。四季的德國都是很好的旅游地,但大多旅行者都在5—9月之間去德國,那時天空總是晴朗,適宜戶外活動。啤酒園和咖啡館24小時營業(yè);戶外競賽和節(jié)日使得城市與村落都生機勃勃;徒步旅行、騎自行車都是旅行的運動。不過,不論在哪個月份都有可能下雨。 在德國(3—5月以及10—11月)游客相對較少,而天氣卻出奇的好,在4—5月間,當鮮花和果樹都含苞欲放。天氣是溫和而晴朗的。進入秋天后風和日麗的宜人氣候也并不稀奇。 除冬季運動外,11—3月初之間的活動大多集中于文化和城市生活,在這幾個月間,天空常常顯得陰沉,而溫度經常降到零下。此外,旅行者減少,景點排隊的隊伍也變短(除冬季旅行勝地外)。一定要帶上足夠多的衣服,并且記住只有6—8小時的日照。在12月,太陽在下午3點30左右就落山了。 滑雪季節(jié)通常最早開始于12月中旬,在新年過后進入高峰期,而在3月雪融初始之時結束。
著名景點
勃蘭登堡門
勃蘭登堡門位于柏林市中心,東側是巴黎廣場(德語:Pariser Platz)和菩提樹下大街(德語:Unter den Linden)的盡頭,西側是三月十八日廣場(德語:Platz des 18. M?rz)和六月十七大街(德語:Stra?e des 17. Juni)的起點,是柏林的象征,也是德國的國家象征標志,它見證了柏林、德國、歐洲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。1788年,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!ね澜y(tǒng)一德意志帝國建造。當時德國著名建筑學家卡爾·歌德哈爾·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筑工作,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,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,并于1791年竣工,曾被命名為“和平之門”,戰(zhàn)車上的女神被稱為“和平女神”。
無憂宮
位于德意志聯(lián)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。宮名取自法文原意“無憂”(或“莫愁”)。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(1745—1757年)時期建造的。整個園林占地290公頃,坐落在一座沙丘上,故也有“沙丘上的宮殿”之稱。
科隆大教堂
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,位于德國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。廳高42米,頂柱高109米,中央是兩座與門墻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,這兩座157.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,直插蒼穹。
柏林墻遺址
柏林墻墻高3.5米,水泥板結構,墻上部為水泥管。1961年被筑起后作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戰(zhàn)的見證,而在1989年民族即將統(tǒng)一的時候又被拆除作為友好象征,促進了東西德國的統(tǒng)一。
新天鵝堡
全名新天鵝石城堡,是座白墻藍頂?shù)纳裨挸潜ぃ挥诘轮軫ussen小鎮(zhèn)上,在阿爾卑斯山脈中,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,也是德國境內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。也是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。
德國美食:
德國由于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,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(qū)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。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(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,清啤酒,黑啤酒,科什啤酒、出口啤酒、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)。其中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,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制品,例如香腸。相較于歐洲中南部精致飲食,德國的傳統(tǒng)飲食普遍較粗獷,但仍具特色;傳統(tǒng)菜肴如烤豬肘、烤豬膝,常佐以馬鈴薯泥、酸甜甘藍食用。
肉類 | 魚類 | 蔬菜 | 面包 | 啤酒 |
德國人普遍崇尚“大塊吃肉,大口喝酒”,尤好豬肉類食品。德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,居世界首位。德國的食品以香腸最為知名,香腸種類至少有1500種,全皆由豬肉制成。 | 魚類菜式主要集中于德國北部。這是因為德國只有北部才有海岸線。北部海岸是波羅的海,盛產鯡魚。德國人通常會用鯡魚來卷起蔬菜制成魚卷。內陸地區(qū)魚肉都是淡水魚,來自河流,諸如萊茵河。 | 德國人吃的蔬菜比較普通,包括了胡蘿卜、馬鈴薯、洋蔥、生菜、卷心菜、青豆等等,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。 | 德國面包之歷史已有逾800年,種類也多,據(jù)說超過400種。差不多境內所有鄉(xiāng)鎮(zhèn)都有自家面包工場。烤面包圈(brezel)和農夫包是德式面包里最具代表性之一。前者配以粗鹽、面粉烤制;后者則用黑麥與小麥制成。 | 德國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國,境內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廠,生產的啤酒種類高達五千多種。而根據(jù)官方統(tǒng)計,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。 |
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