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,所以綿山又名介山,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,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(guī)模的佛教禪林。綿山風景名勝區(qū)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,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,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,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(chuàng)意,集華夏古今之精華,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。
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(qū)建筑群體中宗教建筑有殿廟、宮觀;園林建筑有亭、臺、樓、閣、軒、廊、榭、牌樓;古留遺跡建筑有古營門、城池、營寨等,可為古建筑博物院(園)。綿山風景名勝區(qū)有14個大景點,360余個小景點。
著名景點:龍頭寺、大羅宮、水濤溝等
開放時間:9:00-21:00
門票價格:105元/人
綿山特產
陳釀黃酒
黃酒亦稱“老酒”,是中國最古老的飲料酒,俗稱“國寶”、“液體蛋糕”,其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、獨特的口感、低酒精度,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。飲用黃酒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種時尚及健康首選。綿山陳釀黃酒在充分保證黃酒營養(yǎng)價值的基礎上,為更好的保證黃酒的口感,加入了木瓜、紅棗等高營養(yǎng)價值的綿山純天然、無污染的原材料,經過長期的陳釀,形成了不同年份的陳釀黃酒。
綿山黃酒,是在清咸豐年間介休義安村“咸亨涌”木瓜黃酒的基礎上經不斷優(yōu)化升級而釀制的優(yōu)質黃酒。早在民國十八年(1929)就獲得了國際巴拿馬賽酒會銀質獎章。一個酒品能有如此久遠的獲獎歷史,這在黃酒家族中也是十分罕見的。另外綿山風景區(qū)做為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,國家5A級景區(qū),寒食清明節(jié)發(fā)源地,慈孝之都,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,“綿山”牌做為綿山陳釀黃酒的商標,在顧客中有很好的美益度及知名度,便于我們的宣傳、推廣,易于消費者接受、認可。
綿山陳醋
綿山陳醋,名揚四海。其釀造歷史,可上溯到春秋時期。晉文公二年,綿山立介公廟,廟主解張設坊造酒,既而釀醋。后傳之民間,經歷代醋工不斷研制,始具特色。
明末,介休人王來福,立“美和居”醋坊振興祖業(yè),選用當地高粱為主料,用小麥豌豆大曲發(fā)酵,改“白焙”為“熏焙”,使用“三伏暴曬”、“三九撈冰”的方法,釀制成酸、香、綿、甜,色味俱佳的綿山陳醋。并在康熙年間傳入宮中,成為御膳佐料。從此,綿山陳醋名聲鵲起,卓然雄踞中國四大名醋之首。
如今,綿山陳醋在傳統工藝基礎上,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精選當地特產高粱、小麥和綿山泉水,釀制出品質優(yōu)良風味絕佳的新一代綿山老陳醋,成為三晉醋業(yè)的盟主。
寒食宴
唐開元二十四年(736)寒食節(jié)前,玄宗皇帝駕幸大明宮,文武百官早朝,山呼禮畢,高力士唱道:“有事早奏,無事退朝。”宰相張九齡奏道:“寒食節(jié)自晉文公以降,歷久不衰。今圣朝敦化,宜給百官假休,以顯盛世皇恩,望陛下三思。”玄宗龍顏甚悅,遂命降旨:“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,寒食清明,四日為假!睔v史上寒食清明節(jié)放假即從此始。寒食節(jié)當日,玄宗在大明宮設宴款待百官。時逢灞河邊柳樹已長新芽,張九齡歷年寒食節(jié)冷食時素喜柳芽新菜。這天,他將夫人新制柳葉菜獻上,玄宗久在深宮,偶吃柳芽,甚覺味美。遂唱詩云:“長安芳樹映天津,灞橋翠柳窣地新。今歲盛宴過寒食,明年興酒作清明!北姵技娂姵,張九齡詩云:“賜宴初逢寒食節(jié),筵開盛世禁苑新。桑榆垂暮已晚景,赤心何路報堯仁!焙髞,此宴由宮中傳出,成為民間佳肴。綿山開發(fā)后,挖掘推出此宴,以享佳賓。
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