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線路分類
小印度


- 1
- 2
門票信息: 免費
交通信息: NE線小印度站(LittleIndia),車站編號NE7。
小印度簡介:
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,猶如印度的縮影。它位于新加坡河的東岸。對于印裔來說,這是他們的雙重依托,既有精神層面的,如節(jié)日、宗教,也有物質(zhì)層面的: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在這兒能夠買到一如故土的香料首飾和衣著。在屠妖節(jié)(Deepavali),即興都教光節(jié)(Hindu Festival of Lights),小印度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。
住宿
旅館集中的實龍崗路(Serangoon)兩邊很熱鬧,出行也很方便。
美食
在阿波羅蕉葉餐廳(The Banana Leaf Apolo)和Muthu's咖啡餐廳(Muthu's Curry Restraurant)的手抓飯,Komalas的素食點心都很值得一試。
購物
推薦購買:具有印度民族特色的銀器、銅器、珠寶、茉莉花環(huán)、印度咖喱粉和絲制莎麗。
推薦購物點:
龍崗路
是小印度最熱鬧的一條街道,聚集了許多店家,金飾店、紗麗店、香料店、小吃店,總之,你想像中的印度物品這里幾乎都找得到。
竹腳中心(Tekka Center)
是小印度的巴扎(雜貨市場),也是小印度唯一一家現(xiàn)代帶空調(diào)的商場。一層可以品嘗便宜的印度美食,黃姜飯、拉茶、印度南部的烙餅,還有芒果汁、香蕉汁,濃濃的,特別推薦Limca檸檬汁,有消暑的作用。二層是首飾店和紗麗店。首飾店,金光閃閃,耳環(huán)、腳環(huán)、手戒、腳戒、項鏈、還有手鐲;紗麗店,專售印度女人的傳統(tǒng)服裝,顏色十分鮮艷,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塊長長的布,客人買回去,上衣配一件緊身短衣,將布復(fù)雜地纏繞在身上。也有簡約式的,長上衣,加燈籠褲,長圍巾與上衣同樣花色和圖案,很飄逸。
小印度中心(Little India Arcade)
是拱廊式的建筑,適宜新加坡這種多陣雨的城市。這種建筑在印度的孟買也可以見到,拱廊上會擺滿小攤,賣衣服、首飾等,但是新加坡不會擺在外邊,倒是外墻兩地都是顏色鮮艷,有黃有綠。在入口處有一家專門販?zhǔn)坌↑c心的店家,五顏六色的,可以先買點嘗嘗之后再做決定,口感普遍比較偏甜。
小印度中心內(nèi)有印度風(fēng)格的家具飾品,像繡花的靠墊,還有印度圖案的床單、印度式的涼拖,各式的繁復(fù)圖案都有,簡直要多復(fù)雜有多復(fù)雜。好玩的是,印度婦女喜歡涂紅紅的腳指甲,鞋店里腳模的腳指甲也是紅紅的。他們的喜歡可不是一般的喜歡,是非常普遍。喜歡做印度美食的朋友,可以來這兒買香料,這里賣現(xiàn)成的Masala茶和做咖喱的香料,最好是事先列好單子再來買,要不然,會挑花眼。建議去“香料之路”,貴則貴已,但是老板是個懂行的人,據(jù)說是個美食專家,而且還開過香料鑒賞班,在你只知道要做什么的前提下,可以考慮去咨詢加購買
活動
印度屠妖節(jié)節(jié)慶特色:又稱為萬燈節(jié)、印度燈節(jié),印度人(興都教教徒,也稱印度教教徒)的大日子。相傳世界被妖魔所侵?jǐn)_,天神下凡降魔。降魔后,大地女神為天神誕下一名兒子——Naraka Suran。身為大地女神之子的他卻與邪惡為伍,并強迫百姓不準(zhǔn)點燈。天神應(yīng)百姓所求,與Naraka Suran展開正邪大戰(zhàn)。Naraka Suran死后,人民點燈慶祝。此節(jié)日是慶祝當(dāng)年降魔伏妖的勝利,也稱“光明節(jié)”,象征著光明戰(zhàn)勝黑暗、邪不勝正。
這一天,印度教教徒們起得特別早,洗浴之后,全家老少拜著鮮花祭神。印度教廟里擠滿了善男信女,婦女們供上檳榔葉、檳榔、香蕉和鮮花,向神明頂禮膜拜、祈求幸福。在家里,人們紛紛點上燈火以及各種燈光裝飾。
節(jié)慶時間:在印度歷的第7個月,公歷的10月或11月
文化地理
歷史在1819年,當(dāng)萊佛士爵士航行至新加坡時,隨行有多名印度助手和士兵,他們便是最早的一批印度移民。之后,更多的印度移民來到了新加坡謀生,而印度族群的聚居地也不斷擴大,直至今天的規(guī)模。
這里的主干道之一——實龍崗路(Serangoon),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馬路之一。當(dāng)時此處還是一大片森林,常有猛獸毒蛇出沒,居住在此的人都會敲打銅鑼來趕走野獸。用馬來語來說,就是“di-serangdengangong”,久而久之,就演變成了今天的“Serangoon”。
小貼士
小印度每逢周六和周日傍晚都格外熱鬧,這是因為新加坡的印度籍勞工都喜歡到這兒吃飯、購物,或與朋友聚會。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時間比較清靜。新加坡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。